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 new opinion 【高见34】车企价格战,“卷”=赢?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ktKongTong authored Jan 13, 2025
1 parent fea4929 commit adca6bb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33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33 changes: 33 additions & 0 deletions docs/btnews/opinion/0001_0100/opinion_0034.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33 @@
---
title: 【高见34】车企价格战,“卷”=赢?
description: 车企价格战愈演愈烈,造车新势力进入“大逃杀”阶段。“内卷式”竞争,导致车企极限压缩成本,加快车型更新频率,并压榨供应商利润。而这必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以及产业生态持续退化。
tag: []
date: 1735012270
bvid: BV1A8kQYYEsM
---

2024年12月24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34期高见。本期我们来聊一聊汽车产业内卷。

12月11日,极越汽车突发大规模裁员被曝光,欠款70亿濒临倒闭,CEO夏一平被员工围堵。极越汽车在2023年10月发布首款汽车极越01,在今年9月发布极越07,销量逐步爬升到每月2000辆。现在企业突发危机,固然可以找出很多内部原因,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车企如果资金储备不够,销量上不去,那接下来都会在淘汰赛中出局。在极越爆雷之前,已经有不少新势力出局了,有卷钱跑路的,也有悄悄死掉的。极越爆雷热度高,恰恰是因为产品品质还不错,可惜鸿海市场已经没有时间让极越发育了。因此,极越爆雷可以看作接下来汽车行业大逃杀的标志性事件。未来我们回顾这段汽车工业史,可以拿极越来当标签。

@@@
车企现在抢市场打价格战,压缩成本,研发工程师拼命加班,上下游利润越来越少。这几年流行说内卷,车企自己也承认这是内卷。本来这是个贬义词,但在成为流行语后,概念逐渐中性化,被不少人等同于竞争。今年6月,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召开,王川福就说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的竞争。他还拿国产手机举例,试图论证现在国产品牌的成绩都是卷出来的。我随手搜了一下认证费,看上去并不这么像。当然,我理解王川福这么说的原因,毕竟现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产量、成本控制都遥遥领先,肯定能在这轮汽车淘汰赛中笑到最后。其他车企只能在不同的论坛上隔空喊话,炮轰内卷。
@@@

内卷这个词从社会学中迁移出来,原本是指对有限资源的过度竞争,即便所有参与者都更努力,生产管理更复杂,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创新增长。对应到制造业领域,内卷通常代表了行业周期的结束,也就是技术产品形态都已经发展到了平台期,企业中的存量市场,行业向少数几家巨头集中。但新能源汽车是个新型产业,固态电池、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还在发展阶段,消费市场的需求偏好也没有收敛。在这个阶段就打价格战,卷成本,卷人力,周期上并不适配,会影响产业长期发展。类似问题在国内普遍存在,所以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国内制造业内卷行业背景通常是规模化同质化,因此要将每个生产操作精细到极致,同时延长员工工作时间,靠堆管理堆人力来压低成本。比如国内很多机械加工厂,由于生产流程较短,零部件产品多,要给每台机器都配备操作员,靠人力手动维护生产。从宏观上看,制造业规模化同质化是过去几十年快速工业化的惯性延续。在工业化前期,国内首先要解决供应量,之后才能考虑质量。建国初期,国内靠低水平的教育扩张完成了几亿人口的初级教育,靠生产线复制扩散实现了初级工业化。90年代之后,国内凭借大学扩招批量培养的初级工程师形成工程师红利,被靠几亿农民进城带来的海量廉价劳动力,再加上各地政策扶持,顺利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十亿人口快速现代化,放在人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成绩。但这样的发展路径也必然伴随强大的社会惯性,地方政府招商优先考虑能快速形成经济规模的投资,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得到政策资金扶持,拿到的社会资源就越多。这就导致一方面地方政府招商重复引进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企业首要任务是把摊子做大,拿更多的抵押贷款,结果必然是普遍的过度竞争。

@@@
以下换量,正威集团就是把这个游戏玩明白了,连生产都省了,直接简化成空场房价。市级500强除了规模,企业还可以刷其他指标,比如是否有海外订单,结果就是国内企业出海也拼得你死我活。好一点的企业还只是把低息贷款补贴退税算进报价,差一点的直接用海外订单当融资题材,不在乎亏本。再差一点的企业低价抢订单是为了在乡镇拿政策拿地搞开发,目的是搞房地产。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最终要落实到每个牛马身上。
@@@

具体到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变相降低了汽车业门槛,而且前几年国内补贴政策力度大,瞬间就涌现出大量造车新势力,2018年达到487家。在汽车工业史上,上一次这种规模的竞争还是在100年前。前面说过,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拿到社会资源,而且汽车工业本身就有规模效应,能用产量拉低成本,所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也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而从去年上市车企财报来看,丰田、大众、奔驰、特斯拉的全年净利润都超过1000亿人民币,15家国内上市车企加起来还不到900亿。今年上半年,国内30家上市车企净利润加起来377亿,不到丰田的三分之一。激烈的淘汰赛已经消灭了400多家造车新势力,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大概还有50家。这些已经出局的车企对应的是上千万辆汽车产能的项目,浪费了超过千亿元的融资,其中有不少融资来自于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此外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损失,比如地方政府免费提供的土地、厂房和补贴。未来十年,国内可能只有五家造车新势力车企能够存活下来,大多数新势力车企的结局要么是倒闭,要么是被并购。

车企价格战背后是全社会的资源内耗。很多消费者会觉得降价就是实惠,甚至会觉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世界第一就是卷赢的。但卷赢这种说法完全是在偷换概念,大多数提前出局的新势力玩家本来造的就是垃圾车,目的是拿补贴,补贴一退坡就死了。国内这几年搞出来的刀片电池、规模化生产的高转速电机、新兴的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每一个进步都是用长期研发投资实打实砸出来的产业升级,而价格战是最近两年刚发生的事件。压榨成本,减少利润,必然会削弱车企未来的研发投入,这是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车企价格战的成本向上游传导,就是这个月出的两个新闻,一个是供应商账期,另一个是主机厂要求供应商报价年降。

我知道很多买车的网友不会与供应商共情,但如果你稍微了解制造业的一般规律,就会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还是前面的句话,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根据今年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去年全国百强零部件企业净利率7.2%,略高于全球百强的6.1%。国内看上去略高,是因为国内智能座舱领域出现的一批新型供应商利润率小高,拉高了平均值。绝大多数老供应商的净利率都在5%以下。老供应商过去经营的是传统汽车供应链的成熟产品,利润已经很低了。制造业采购通常会谈年降,过去车企要求的年降通常是1%~2%,现在车企价格战,有不少年降要求已经扩大到5%甚至10%。与此同时,国内车企账期普遍越来越长,将资金占用成本也分摊给供应商,这部分成本最起码也应该按贷款利息来计算。供应商到期想要顺利兑现账款,免不了还要公关招待一番。接下来随着淘汰赛进入白热化,公关的含金量还会进一步提升。对于供应商来说,通过公关提前得知车企要倒台的消息,就能及时校庭供货,做到止损,这钱花得很值当。

降价击穿成本控制线,就必然降低产品标准。前面提到王春福说卷是市场竞争,能产业升级,要积极拥抱卷,而就在同一个论坛上,吉利李舒福说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原话是“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我不知道李舒福具体在点谁,但我与多位汽车工程师沟通得到的结论是,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要求下降已经是普遍现象。举例来说,主机厂方面,车身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降本重点就是减薄板机面,减少焊点。板机面没减薄零点1毫米,一台车就能降本10块钱,减少焊点还能顺便加快生产节拍,完全是靠国标安全要求来守护底线。未来国家标准只要稍微抬高一点,瞬间就能让这些抠成本细节的加班变得毫无意义。上个月有媒体曝光的汽车限速质量下降问题,国标对车身内部限速的耐高温指标要求是105度。国标是极限,企业考虑到生产质量波动与不同驾驶场景,通常要预留指标冗余,企业内部标准通常都要高于国标。过去车企的车身内部限速耐高温指标通常能达到150度左右,而150度限速的成本比105度要高出50%。现在车企打价格战,下调用料标准,有的用135度限速,有的甚至卡国标线,直接选择105度的限速。去年某车企向国家三部门举报另一家车企,说发现他们在混农车上违规使用长压油箱,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相关部门没有立案,既不证实也不证伪,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这两年有人嘲讽特斯拉新车型出的太慢,连特斯拉投资者都不满意。与特斯拉相比,国内车企推陈出新的速度确实很快,但已经快到违背行业规律了,连正常的开发测试流程都无法完成。现在国内很多新车型开发项目周期已经压缩到一年多就量产,有的小厂甚至能卷到3个月。开发速度加快并不是说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提升了,而是跳过了正常流程直接交付。正常情况下,车灯的震动、温度、烟雾试验就要持续几个月。为了压缩交付周期,供应商只能等汽车生产启动之后再接着补测试流程。类似的控制器软件方面,由于时间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0 comments on commit adca6bb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