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0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 new btnews 【睡前消息853】每一场火灾,原因都在十年前 (#91)
* 📝 new btnews 【睡前消息853】每一场火灾,原因都在十年前 * Apply suggestions from code review --------- Co-authored-by: ktKongTong <ktKongTong@users.noreply.github.com>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1 parent
fea4929
commit 796c6c5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86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86 @@ | ||
--- | ||
title: 【睡前消息853】每一场火灾,原因都在十年前 | ||
description: 今日代班主播@高剑犁 | ||
tag: [] | ||
date: 1736855632 | ||
bvid: BV1nUc8e1Eop | ||
--- | ||
|
||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853期睡前消息。今天督工继续休息,我来代班。请静静介绍新闻。 | ||
|
||
美国加州山火还在持续。1月12日,加州州长纽森说,这次大火从成本、规模和范围来看,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目前火灾已经烧毁了4万多亿亩土地,1万2000多栋房屋,经济师估计损失会达到1500亿美元。关于加州大火,网上这几天讨论最多的就是人祸,比如当地消防缺钱、缺水、缺设备。此外,还有极端的环保政策、输电线路老化,甚至还有人将部分责任归结到当地消防部门搞政治多元化,削弱了消防能力。高流你怎么看? | ||
|
||
舆论重点关注人祸,是因为天灾原因无法被追责。但如果这是一道中学考试题,用人祸来回答显然是不合格的。加州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年年都会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这几年频繁上新闻。 | ||
|
||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学地理知识: | ||
|
||
加州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东高西低。东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中央谷地,西部为沿海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到了秋冬季节,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北美大陆北部逐步形成冷高压,风从内陆荒漠吹向沿海,分别形成针对旧金山的“大恶魔风”与针对洛杉矶的“圣安娜风”。 | ||
|
||
在加州北部,“大恶魔风”翻越山脉时,气流在迎风面上升阶段,随着海拔上升温度下降,形成降水,变得干燥。翻过山峰后,干燥空气又会在下降阶段升温,变成干热的焚风,并在通过山间坳口时加速。这是加州北部频繁发生火灾的气候因素。 | ||
|
||
而在加州南部,“圣安娜风”虽然不用翻越内华达山脉,焚风效应不那么强,但会经过莫哈维沙漠,同样会变得非常干燥。而且“圣安娜风”气团向沿海移动过程中,会在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山谷中下沉,变得干热,形成强风,火灾效应不弱于北部的大恶魔风。 | ||
|
||
影响森林火灾的另一个基础条件是降水。加州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北多南少,北部易发生洪灾,南部易发生旱灾。加州降水都为冬雨型,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洛杉矶由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所以冬季降水相对更多一些。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特征是雨热不同期,所以过去加州火灾通常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 | ||
|
||
这次洛杉矶在1月份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火灾,与统计规律相悖,是因为气候条件发生了突变。2023到2024年初,厄尔尼诺达到峰值,对应的洛杉矶地区在2022年2023年两个冬雨季降水量都有明显增长,山林植被加速生长,积累了更多的可燃物。随着厄尔尼诺结束,从2024年夏天开始,太平洋气候向拉尼娜转变,对应的会造成美国降水带北移。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导致西风急流更容易向北移动,这就让洛杉矶2024年下半年降水非常少,市区半年以来降水量只有4毫米,12月以来市区在冬雨季的降水只有0.5毫米。前两年加速生长的植被变成了更多的枯枝败叶。 | ||
|
||
在这个背景下,南加州在今年1月份突然吹起圣安娜风,山区最大阵风达到14级,所以一遇到明火就形成了无法控制的大型火灾。 | ||
|
||
从更宏观的尺度来看,随着全球变暖,加州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平均降水量不断下降,未来几年加州火灾成为网络热点的频率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次洛杉矶火灾只是个开始,而且不只是加州,气候特征相似的其他地区火灾风险也会上升,比如澳大利亚东部丛林以及我国西南山区森林。去年年初,贵州12天发生了221起森林火情,中文互联网上热议说这是日本间谍纵火,但从中学地理角度看,这只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山火概率上升。 | ||
|
||
|
||
说完地理、气候原因,回到互联网重点关注的“人祸”。 | ||
|
||
相比于森林火灾,大多数观众更熟悉城市火灾。对于城市建筑物火灾来说,重点工作是预防,火灾发生后灭火主要靠建筑物自身的消防系统,消防队扑救只是最后一道保险。类似的,森林火灾重点也不是扑救,而是监控和预防。而且森林本来就是高密度可燃物,火灾一旦遇上大风,几乎无法被扑灭,只能一方面延缓火灾蔓延,另一方面加紧制造隔离带阻断火灾。网友关注加州消防部门缺钱、缺水、缺设备,这当然是火灾失控的一部分原因,但就算将加州现有的消防资源翻倍,这场大火照样无法扑灭。因此,从森林消防角度来看,加州火灾最大的人祸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城市无序蔓延,人类活动向森林深入,增加了人为火源;另一个是不合理的环保措施,导致可燃物过分堆积。城市无序蔓延是加州长期人地矛盾的结果。 | ||
|
||
加州地区从淘金热时代历经几次产业升级,成为美国经济最大州,GDP超过3.6万亿美元。加州也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接近4000万人。前面提到,加州以山地高原为主,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并不多,而与此同时,加州还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大部分合适人类活动的土地都是农业用地。这些因素加起来就导致加州城市人口密度过高,洛杉矶甚至超过纽约,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按理来说,人地矛盾紧张,城市规划就应当提高居住密度,用公寓住宅来节约用地。但由于加州经济发达,当地中产人口规模大,都追求低密度的居住空间,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对此,当地政府采取了消极的管理措施,放宽用地审批条件,导致城市无需蔓延,不断向森林深入。高收入阶层尤其喜欢在接近森林的地区修建豪宅,而且还要在院楼内部搞绿化。所以这次大火烧毁了大片富人区。洛杉矶的城市形态放在整个美国来说属于常态,但这个常态放到加州的特殊地理条件下,就是城市级的火灾隐患。 | ||
|
||
在城市无序蔓延增加人为火灾风险的背景下,当地极端环保政策又为火灾添了把柴。防治山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制造防火隔离带,定期砍伐清理枯木,减少可燃物积累,甚至还可以在低火灾风险季节主动进行预防性焚烧。加州也尝试过这些措施,但遇到了环保组织激烈反对。环保组织要求禁止任何对原始森林的人为破坏。最终,当地政府做出退步,导致森林可燃物不断积累,只能等一次次大火来定期清理可燃物。当地环保政策已经极端到要去管理住宅院落的植被。举例来说,加州法律严禁随意修剪橡树。在洛杉矶地区,直径超过8英寸的橡树,如果生长在一英亩或者更大的土地上,就无法被合法移除,否则一棵树要罚款几百到几千美元。有人因为没有及时修剪院子里的橡树,导致橡树生长超过了法规尺寸,想要修剪就必须找专业设计单位出图,然后向政府提交申请,之后再由专门负责植物修剪的公司来处理。 | ||
|
||
城市无需蔓延增加了人为火灾隐患,极端环保政策增加了森林可燃物积累,遇上极端气候变化,大片城区都是等待燃烧的柴火堆。在这个条件下,消防部门面对森林火灾能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如果不能改变基本面条件,那追加再多的消防人力物力也只是起到一点裱糊的作用。 | ||
|
||
|
||
说完加州大火,我们把视线转回国内。2024年12月11号到13号,深圳、武汉先后发生了高层住宅火灾事故,其中深圳的火灾事故导致一位居民遇难。高流你怎么看? | ||
|
||
从火灾细节上看,这两起事故都很有代表性。 | ||
|
||
先看时间最近的12月13号武汉火灾。当天早晨8点左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旭辉御府小区一栋22楼着火。消防员赶到起火楼层时,打开消防栓准备灭火,结果发现消防栓没水,而且是从一楼到34楼都没有水。好在消防员及时救出了被困火场的老人,但室内几乎被烧光了。事后,小区物业给记者发了一份情况说明。按照物业的说法,事先他们就已经发现消防供水有问题,有个商户的消防管漏水,导致住宅一栋和二栋的消防栓没有水。事发当天,物业紧急抢修,到晚上7点恢复了消防供水。 | ||
|
||
高层住宅消防栓出问题也不算新闻了。2024年初,贵阳就有一户住宅被烟花爆竹引燃,结果消防栓的水袋接口找不到了,消防员接不上水,导致一名居民遇难。火灾时消防栓没有水,说明物业维护不到位。 | ||
|
||
高层住宅小区,一般是在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水池容量要保证一栋楼两小时的消防用水。为了确保火灾事故时足够安全,还要两路供水,如果是超高层住宅,必须两路供水。与此同时,住宅楼顶还要配置高位水箱,一方面是提供水压,另一方面也能在火灾第一时间靠重力及时供水,为消防系统抽水提供缓冲。高层建筑灭火时要用水泵将消防用水提升几十米高度,超高层通常无法移泵到顶,还要设置中继的传输水箱和加压泵组。 | ||
|
||
考虑到水泵紧急故障隐患,消防泵也要一用一备。火灾时要确保各楼层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的末端水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为此要按楼层高度分区设置减压阀。刚才说的这些消防系统都要用电,火灾时如果伴随断电,消防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所以高层住宅小区还要专门配备柴油发电机组,确保消防应急供电。 | ||
|
||
高层住宅火灾扑救关键是物业平时对消防系统的维护,消防队只是最后一道保障。消防队赶到现场救援时,消防车自带的水量是有限的,必须就地取水。因此,建筑物周边还要配置水泵结合器和室外消防栓,方便消防车从消防水池抽水。一旦物业维护有问题,消防车也没有足够的水进行扑救,要绕路寻找更远的市政水源,耽误救援。物业维护时要日常观察消防水箱与消防水池的水位,要定期进行清理,定期检查管线是否通畅。与此同时,物业还要定期检查控制线路,检查消防泵房的压力表、流量计这些设备,定期测试消防泵是否能够正常运作。此外,物业还要定期测试消防栓是否通畅,密封性是否完好。为防止消防阀门锈蚀,还要定期上润滑剂。这些维护短的至少要每月一次,长的至少也要半年一次。单次维护看上去花的钱不多,但却是个消耗耐心的体力活。如果小区物业的素质差,有侥幸心理,就很容易出现维护漏洞,导致消防系统成为摆设。 | ||
|
||
接下来看11号的深圳火灾。当天下午,深圳湾悦府2期一栋29层C户出现燃气爆炸,窗户像炮弹一样被炸飞。爆炸发生后,建筑物内部有持续明火与浓烟,火灾覆盖了27层到31层。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后,派了16辆消防车80多人前去救援。在消防队赶到现场之前,有一位居民在窗边躲避火灾,在高温与烟气中失去知觉坠楼身亡。 | ||
|
||
国内消防云梯车最大举升高度101米,而这栋楼底层还有几层商业,29楼的实际高度已经超过了云梯车的最大举升高度。更何况从之后的扑救画面来看,这栋建筑周边给消防车预留的停靠位置不够近,云梯车根本够不到住户,没法直接救下遇难者,只能靠消防人员入户救援。而消防人员入户还需要先从另一个方向的入口爬上商业巡防的屋顶,之后才能转入住宅单元。不论是采取哪种救援方式,现场都来不及。 | ||
|
||
深圳湾悦府二期曾是深圳有名的高价楼盘。2017年开盘时,开发商与市政府一度要公开辟谣。开发商要声明没有收几十万的喝茶费,市政府要说明没有开盘就售罄。这栋楼巅峰时价格被炒到30万一平,现在也要十几万一平,最小的一套户型标价也要超过1500万。事故发生后,有网友评论怀疑这栋住宅是从公寓改过来的。网上能查到这块地皮的宗地号:T107-0075,项目备案时就明确涵盖了住宅,而且对应项目图纸也明确标注是住宅,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出图日期2014年6月16日。由此可以确定这栋楼只是看着像公寓,性质上一直是住宅。 | ||
|
||
发生燃气爆炸火灾事故的是1座C户型。从户型图上可以看到,105平去掉公摊只有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厨房是暗厨房,紧靠核心筒,厨房唯一的窗户是通往玄关的,没有直通室外的窗户。网上能找到样板间的照片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很明显是设计违规了。 | ||
|
||
2014年的设计要遵循2005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以及2012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通则明确要求居住建筑厨房要有采光照度最少50勒克斯,而且厨房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地板面积的十分之一。住宅设计规范明确要求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应有自然通风,采光窗地比不影响于1/7,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影响于地板面积的1/10。采光标准也说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这里补充解释一句,规范中的应是强制性要求。事故户型厨房没有直通室外的窗户与通风口就是设计违规。厨房有直通室外的窗户与通风口,在燃气泄漏时就能降低火灾风险,而且发生爆炸时窗户也能充当泄压口。 | ||
|
||
当然,这些采光通风规范主要考虑的是居住的舒适性,以此来论证火灾隐患看上去有点牵强,但这种牵强首先是个设计管理问题。国内燃气设计由燃气公司负责,建筑设计不能越位,建筑设计预留了燃气管线位置,实际安装燃气管线时,燃气公司还是会重新设计。所以建筑规范上与燃气明确相关的内容很少,设计时通常也不会充分考虑,只能隐晦地用舒适性概念来涵盖厨房安全。2014年的设计燃气方面对应的是2006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其中10.4.4条提到,燃气灶具应安装在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厨房内。如果是暗厨房,应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还应设置燃气浓度报警器和机械通风设施。换句话说,从当时燃气公司的角度来看,暗厨房只要加强终端设备管理也可以通燃气。 | ||
|
||
这种交叉管理就让设计上有漏洞可以钻。审查建筑设计图时往往会忽略厨房采光通风问题,燃气公司更是只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具体到这次事故的户型,由于套内的窗户集中在一侧,考虑到销售时的观感,必然要将窗户优先分配给卧室和客厅,将厨房安排到里侧。而燃气管线不能穿越卧室客厅,也不能走管井,所以燃气管线只能从玄关入户,横穿进厨房。通过网上的户型实景图可以看到,燃气管线就是从玄关进入厨房的。根据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燃气立管燃气灶具应设置在有自然通风的厨房或与厨房相连的阳台内,这就意味着玄关不只是玄关,还是厨房的阳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户型设计图纸很巧妙的在玄关和客厅之间画了个门,因为这样就可以强行解释说玄关等同于厨房外的阳台。接下来只要在玄关处有个对外开窗,厨房再向玄关开窗,就勉强算是厨房的采光通风。 | ||
|
||
即便这种强行解释能在规范上圆过去,也在设计上完全不合理。厨房一旦发生火灾,火情很容易顺着窗户蔓延到玄关,堵住唯一逃生出口。而且住户进行入户改造时,通常不知道也不在意玄关这些设计细节,很容易将玄关的窗户换成密闭窗,也很容易拿掉玄关通往客厅的隔门,甚至将厨房改造成开放式厨房。而这个户型的卧室与客厅还是一体的大开间,这样一来,整个户型就成了无隔断的大空间。燃气爆炸时,整个户内都在同时遭受冲击,所以客厅和卧室的窗户在第一时间就被炸飞了。之后的火灾更是毫无遮挡的在户内蔓延。 | ||
|
||
除了设计问题,燃气公司的管理也有问题。根据界面新闻的更多报道,28楼的住户在事发前一天和事发当天都报过警说闻到了燃气泄漏,而燃气公司派人去检修说没检修出问题。按照前面提到的燃气规范,暗厨房要布置燃气浓度报警器。从结果上看,报警装置并没有起作用。 | ||
|
||
过去30年,中国迅速完成了城市化,形成了规模空前绝后的高密度居住区。这里面既有早期城市开发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也有后续的路径依赖。现在城市化进入尾声,留下的这么多高密度住宅都会成为未来几十年的维护成本。 | ||
|
||
从市政与应急救援角度看,高层与超高层居住区首要问题就是救援困难。国内主流的举高消防车、消防泵接合器设计能力一般也就覆盖50到100米建筑高度,大约15到30层。国内能达到101米举高的消防运体车一共只有几十辆。因此,超过百米高度的火灾首先要指望的是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与人员自救。 | ||
|
||
从长期来看,建筑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消防通道的通畅比消防队的设备还要重要。想要解决长期维护问题,就必然要定期征收维护费。国内之前几乎很少考虑建筑长期维护问题,没有相关的强制性征收条款。高层小区住户多,协商缴费更困难。物业公司反过来也不愿意主动要钱去搞房屋大修。而高层小区住户的安全风险又是互相捆绑的,一户火灾很容易蔓延成整栋火灾,一处消防通道占用就会堵住几十户的应急疏散。 | ||
|
||
最近几年,房地产周期结束,高层建筑长期维护隐患日益显著。于是2019年后,国家开始对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审批实施严格限制,并且要求新建的超高层住宅必须符合更高的消防设计标准。去年住建部还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房屋保险制度,但这些措施目前还是止损,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 ||
|
||
国内超高层住宅小区对应的是欧美的公寓,国外的管理经验一般都是强制要求公寓组建业委会,设立专项维护基金,政府会强制要求定期检修维护。再举个国内的例子,香港太古城是上世纪70年代的楼盘到现在仍然保养得很好,而代价就是每个月每呎物业费要接近三港元,相当于每个月每平米差不多要交30块。类似的,美国纽约很多公寓征收的物业费都接近房产税了。国内的居住密度普遍更高,相关的改革也更为迫切。 | ||
|
||
好,853期视频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