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docs/btnews/btnews/0801_0900/btnews_0864.md b/docs/btnews/btnews/0801_0900/btnews_0864.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c0ab313f --- /dev/null +++ b/docs/btnews/btnews/0801_0900/btnews_0864.md @@ -0,0 +1,173 @@ +--- +title: 【睡前消息864】射雕、封神都稀烂,烂法不一样 +description: 徐克版《射雕》观后感《封神2》观后感 +tag: [影评] +date: 1739618128 +bvid: BV1LUAPeqET9 +--- +大家好,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欢迎收看864期睡前消息。 + +本来睡前消息节目是每周的2、5日更新,我周五做了影评,准备周日继续评价春节档的电影。但是射雕和封神榜2,两部电影都实在是太烂了,我必须提前来做一期节目。 + + +周五我评论了唐人街探案1900,打60分,属于可看的层次。 + +这种影评早发晚发是无所谓的,但是射雕和封神榜2虽然各有各的烂法,但是得分都在20分以下,去看电影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票价,我要不是为了工作,绝对看不完,所以趁着还有一部分观众没掏钱,我把周日的节目提前一天,希望能能够拦住几个观众。 + +作为一个40年前就开始读武侠的老读者,作为金庸作品的忠实粉丝,我先说射雕。 + +我是个脸盲症,在演员和造型方面一直没有什么发言权,比如说我看唐人街探案1900,要区分白振邦和秦福,主要是看衣服和声音,看脸都会弄错的。 + +但是这一部射雕,黄蓉的造型还是对我打击很大,让我觉得没有任何惊艳度和区分度。如果是想听声音来区分,黄蓉的声音居然是偏粗糙的,里面有一个段落,黄蓉要模仿郭靖的师父柯镇恶的说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用换嗓子也可以模仿嘛。 + +第二女主角当然是蒙古女孩华筝,比黄蓉稍微好一点,但是整部电影,我认为少女感最强的人是郭靖的老妈李萍,你大概就能理解这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了。 + +男性角色方面,如果你看到一个像杨康的人,那是郭靖,看到一个像老顽童周伯通的人,那是欧阳锋的走狗灵智上人,看到有一个人半男不女像是东方不败,那是丐帮的老帮主洪七公。 + +还有一个爱好和平阻止战争的憨厚老头,那是全片的绝对主角欧阳锋。 + +在人物之外,整个电影的远景都是廉价特效,相当于免费游戏水平,近景都是废弃的房屋景区,就是那种20块钱门票,每天只有20个人去玩的景区,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租给剧组拍电影。 + +更糟糕的是,稍微有点自然地理常识,或者是稍微有几次自驾游经历,就能发现远景和近景是生硬连接的,两种环境根本就没有共存的可能性,每一秒钟都在提醒你出戏。 + +郭靖要把母亲的尸体送到中原,送回他生活的宋朝,但是走进雁门关,立刻就挖成下葬,完全忘了雁门关里边是金朝,是蒙古和宋朝共同的敌国,这个人文地理设定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 +在战争场景方面,射雕完全是对魔戒和天国王朝的廉价模仿。蒙古军队南下攻城,就是复制了魔戒第三部兽人攻城的场面。连工程塔的位置都一模一样,显然是美工和特效懒得动脑子。 + +最神奇的是,蒙古退兵的时候,返回草原,所有的军队还要在同样的位置推着工程塔,像是要把这些木头做的工程设备去推回草原。这说明特效拿到的工资,甚至不允许他们做两个军队的整体场景,直接就把进攻状态的军队做了一个镜像。 + +当然了,如果真的把魔界和天国王朝的战争场景复制过来,我也会夸它,毕竟那是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几个电影场景。但是人家每个士兵的装备都经历了做旧和个性化的配置,几百人走上来就能看出,这是由真实人类组成的军队,物质条件彼此不同,但是靠纪律约束,保证行动一致。 + +而射雕的战争场面,近景的士兵穿着统一制作的塑料光泽盔甲,拿着电镀保护层的武器,远景的士兵完全是复制出来的贴图,观感连电子游戏都不如,这里我直接推荐大家去玩全面战争系列,不区分版本,因为哪一代游戏都要比射雕的电影强。 + +抛开以上所有的问题不说,电影首先是要讲故事的,武侠电影,那就要展示一群武功高手之间的对抗,如果没有精彩的打斗场面,不能用战斗刺激观众的神经,那就是像在室内去拍旅游片,在养老院拍青春片,在和尚庙拍爱情片,用豆腐做牛肉面,就算好看好吃,那也是诈骗。 + +整部射雕电影,唯一符合经典武侠的打斗场面,是华筝和黄蓉争风吃醋,其他所有的江湖比武,都是西方的魔法式战斗法,远距离挥挥手,跳一下,扔一个火球,放一个防御法术就结束了。 + +其中最重要的一场对抗,就是结尾郭靖和欧阳锋的对抗,看完之后,我对同事说,如果这是一部玄幻的修仙作品,让两个练了三年的入门仙人对打,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 +但问题是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射雕英雄传,原著对于郭靖和欧阳锋的对抗,给出了清晰的介绍,现在读一遍,还能感受到画面感。 + +欧阳锋本使蛇杖,当日与洪七公舟中搏斗,蛇杖沉入大海,后来另铸钢杖,缠上怪蛇,被困冰谷后又被鲁有脚收了毁去,眼下所用的只是一根寻常木棍,更无怪蛇助威,然而招数奇幻变化无穷,累次将郭靖的铁剑震飞,若是杖上有蛇,郭靖此是更难抵挡。 + +郭静用铁剑,欧阳峰用木杖,都是武侠文化的典型武器,又能体现出欧阳峰更深厚的资历,平衡两个人的战斗力。任何人来拍金庸,都不需要改动,只要围绕原文设计具体的对抗镜头就可以了。 + +但是导演坚决不拍原著的剧情,坚持要让两个人放火球对轰,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来充门面的演员也没有拿到多少钱,不会浪费时间练习动作的,只能上门去拍一拍特效,就要去其他剧组赶日程,洗钱的嫌疑越来越大。 +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都有优秀的动作电影,哪怕是低成本的古装电影绣春刀,动作戏也是有模有样。 + +射雕的导演徐克是一个资深的动作片导演,和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系列是中国武侠电影无可置疑的经典,如果他认真拍摄,无论使用替身还是用本人,总不至于一次像样的对抗都没有。 + +今年徐克74岁,有一定概率是大脑退化,但更大的概率是想洗钱的剧组根本就没有给徐克多少钱,徐克自己来顶个名字,陪着黄蓉和华筝摆了一个架势就回家了。 + +我看唐探1900的时候,同一个厅还有四五个人,我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老老实实坐着看完。 +看射雕的时候,全场只有我一个人,所以后半场我是站着看的,在通道上来回走动,因为实在是坐不住。 + +射雕英雄传的原著是1957年写的,很大程度上还有五点章回体小说的风格。金庸自己也承认,人物形象单薄,做事缺乏合理的解释,甚至给后面的内容埋了很多雷。比如说丐帮是整个宋朝最爱国,最愿意保卫当前社会的群体,现在的观众细想一下,这是很荒谬的。 + +按原著小说,郭靖并不反对蒙古借道宋国的边境奇袭金国,并且愿意和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一起带兵南下。但是成吉思汗计划灭金之后,趁着宋朝没有防备,立刻发动袭击,灭亡宋朝,如果郭靖愿意配合,可以割地封王,如果不配合,就要杀全家。这同时触犯了郭靖的民族感情和家庭仇恨,所以郭靖决定离开蒙古军队,而郭靖的母亲为了不拖累郭靖,选择了自杀。 + +后来金庸也意识到,虽然郭靖的母亲死在蒙古,但毕竟是自杀,真正的杀父仇人是宋朝的军官段天德。宋朝的统治集团对于郭靖没有半点恩情,郭靖没有任何理由维护宋朝皇帝,所以到了神雕侠侣,金庸又以现代人的道德观出发,设计了一段对话,加强了郭靖行为的合理性。这段虚拟对话在文学史上应该有地位,标志着古典章回体小说文化的灭亡和新型历史小说的兴起。 +很多观众未必读过原著小说,我来分享一段。 + +忽必烈说,贵邦有位老夫子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当真有理,天下者,天下人这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见南朝子民陷于疾苦之中,无人能解其倒悬,这才吊民伐罪,挥军南征,不惮烦劳,这番心意与郭叔父全无二致。 + +郭靖的回答是,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以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道有多少性命丧在你蒙古兵刀剑之下,说什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 +忽必烈和郭靖的问答,超越了传统中国的传统儒家价值观。 + +忠君不再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只有越过统治集团去关注人民的需求,才能被称为侠义。 + +古代侠义小说的江湖人物最大的荣耀,或者是被某个清廉的官僚雇佣,获得官方身份,或者是给贤明的君主做军官,打出一个天下。这个传统在书剑恩仇录,在碧血剑,乃至于第1版的射雕英雄传中都有所保留,到神雕侠侣算是彻底消失了。 + +所以对于射雕英雄传的改变,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考验编剧的社会经验,而这版射雕,留下了100%的垃圾设定,然后无限放大,导致后期的剧情彻底崩坏了。 + +比如说整个中原的江湖好汉,除了郭靖黄蓉欧阳锋之外,就只剩下丐帮还在积极活动。 + +又比如说为了加强郭靖投奔宋朝的合理性,郭靖的父亲郭啸天的身份,从水浒反贼的后代改成了宋朝的公务员,为了宋朝而战死,而郭靖的母亲鼓励他支持宋朝的原因,就是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一直到郭靖回到宋朝准备投军,这都是一个2025年最典型的山东青年被父母逼迫回乡考公务员的故事。 +合理性嘛,当然还有一点,但是套在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上,实在是有有缺德了。 + +无论在草原上还是在中原,郭靖面对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劝阻战争的最核心理由不是保护人民,不是阻止混乱,而是让成吉思汗冷静的考虑,不能对宋朝皇帝失信,不能破坏宋蒙联合的外交政策,不能改变之前下大棋的策略,我们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办。 + +所以毫不意外,最后站出来阻止蒙古军队的人,并不是郭靖,而是大反派欧阳锋。电影为了给宋朝的公务员和蒙古骑兵同时提供道德合法性,把金国塑造成了唯一的打反派,是所有屠杀平民事件的主谋,而欧阳锋给金朝当国师,号称是官位比元帅还大。 + +大结局证明,欧阳峰对于金朝皇帝保持了100%的忠诚,哪怕是走火入魔,彻底疯了,遇到蒙古军队的主力,他的本能还是站在城门之前,拖着所有的炸弹冲锋,要和成吉思汗同归于尽。 + +按照金庸小说的基本设定,最大的侠义是阻止战争,欧阳峰才是第一大侠。 + +可惜,宋朝公务员的后代郭靖,表现了自己的阶级本性,跳出来保护杀母仇人成吉思汗,他用魔法打掉了欧阳峰的防护道具,让成吉思汗亲自射箭,把欧阳峰钉到十字架上,变成了一个反对强权的圣人。 + +下一部电影,如果欧阳峰三天之后能复活,成为中原的救苦救难菩萨,那真是一个符合原著设定的大惊喜。 + +一句话总结,射雕电影烂的一无是处,上次我用这个评价,还是鹿晗的上海堡垒。如果你喜欢看年轻的男女在草原上争风吃醋,互相踹对方的恋爱脑,我建议票价降到5块钱的时候,你去看一个小时,然后就不用浪费时间了。但是我强烈建议你换个方案,找一个视频网站,去看还珠格格也有一样的效果。 + +看电影之前,我关注过一些网络评论,很多人觉得肖战和他的粉丝是射雕电影的最大问题,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肖战没有大错,角色换成杨康,可能是有点偏差,但是演欧阳克应该还凑合了。 + +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剧组,从编剧到送盒饭的,就没有一个认真的人,这种烂不是靠能力就能做到的,必然是从一开始就有策划。据说射雕电影成本是4到5亿,和唐探1900的成本持平,前后看了两部电影之后,我建议国家税务局和人民银行的反洗钱中心立刻介入,查一查郭靖和黄蓉通过草原转移了多少现金。 + +接下来评价封神榜二,如果射雕给零分,封神二就可以给20分,因为从小写老师就开始告诉我,写过程也要给分。封神二的剧组起码是往好电影的方向努力过,完全否定他们的付出不太合适。这里我先要请在家休息的静静同学来谈谈他的观感。 + +封神二最大的剧情问题就是强行提升邓婵玉的戏份,我当时看完电影最大的感觉就是姬发是个投降派,殷郊哭唧唧地找爸爸,这俩儿子都不太行,天下共主真的不能让邓婵玉来做吗? + +如果这不是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或者干脆片名改成邓婵玉传,口碑可能都会好很多。邓婵玉在封神宇宙里面不是核心人物,她是名将邓九公的女儿,跟着父亲讨伐西岐。然后武王阵营的土行孙对邓婵玉一见钟情,想办法抓住了邓婵玉搞政治联姻。邓婵玉本人一开始是强烈抵抗,甚至是以死明志,最终迫于压力结婚。 + +乌尔善要扩写邓婵玉的剧情,但是邓九公在第二部电影一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让邓婵玉和土行孙搞政治联姻,忽视邓婵玉的个人意志,也不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安排第一部的主角姬发给邓婵玉做搭档,所以电影很大的篇幅都在讲姬发和邓婵玉的几擒几纵。 +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最核心的一句台词是,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姬发觉醒之后在肉体上杀死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殷寿,回到西岐,接上一步的剧情,第二部大家都以为是讲述姬发如何成长为天下共主,然后再到第三部武王伐纣,最终发布封神榜。 + +以姬发为核心,第一部的角色都可以跟他产生关联,包括说殷寿、殷郊、姜子牙、杨戬、哪吒,但是邓婵玉跟电影中的其他人物都是脱节的,所以乌尔善给邓婵玉安排这么多的戏份,必然是要牺牲整个故事的逻辑。而且任何角色脱离作品本身都是站不住的。如果你想让邓婵玉来做主角,电影也没有很认真的塑造她女将军的形象,体现她的谋略。比方说我记得当时队伍行进的时候,邓婵玉看到前方的峡谷,他说这是设埋伏的好地方,然后他就很自信的带着队伍进了埋伏。 + +但我还是拥护邓婵玉为天下共主,因为其他人物的塑造更加失败。主角姬发,用邓婵玉的话来说,就是姬发小儿,不懂打仗。绝大多数时间姬发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投降,纣王要的是他,只要他投降,纣王就会放过西岐的百姓,且不说姬发作为质子,从小就在殷寿的身边长大,了解殷寿的性格。这部电影一开场的时候就是殷寿派人来劝降,只要你姬发自杀,我就可以放过西岐的百姓。当时姬发拒绝了,然后他就这么优柔寡断,犹犹豫豫了两个小时,到影片结尾的时候,只要他戳中闻仲的第三只眼,他就可以解救被十绝阵控制的所有人。但是他得知阵破之后,邓婵玉也会灰飞烟灭,他就犹豫了,哎,这个时候你又不想着西岐百姓了。 + +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姬发作为主角,没有体现出任何的成长,同样的商朝太子殷郊也是,他复活之后长出了三个头,代表三种人格,一个无能狂怒,一个只会哭唧唧想让爸爸再爱我一次,剩下的那个人格勉强能撑住一些场面,但总的来说看起来智商也不是特别高。所以两个半小时过去,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二部,战火西岐没有推动任何故事情节发展。在影片的结尾,纣王的大军还在往西岐去,我很怀疑第三部要怎么完成西岐保卫战,武王伐纣和封神的所有剧情。 + +轮到我说了,封神榜一主线清晰,聚焦在未来的周武王姬发的觉醒和反抗主题上,最大的反派是商王殷寿,野心勃勃,突出了英雄和枭雄的两面性。另外作为一部神话电影,它的电影神位和场面也是及格的,作为一部原著底子很差的商业电影,能够拿下20多亿的票房,相当不容易了。只要按照封神一的叙事继续往下拍,拿个中等成绩不难。 + +然而封神榜二全面推翻了前作的成功地方。静静同学刚才也说了,成长这个概念被女主角或者说妖女邓婵玉打断了,姬发被永久的困在了青春期。其他的角色也有问题,比如说商朝的太子殷郊,他的人物戏份贯穿了前座的整个剧情,描述了他从受宠爱的太子,一步步被父王猜忌、打压,最终沦为逃犯的过程。 + +然而到了封神二,他的人物形象从立体回到了平面,电影里边让殷郊复活,莫名其妙就让他忽然吸干了元始天尊的法力,成为父子相残剧情的速成工具人,同时没有对他的心理转变做任何铺垫,这种工具人正常来说给一句旁白介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占一个角色,还要给他吃盒饭。 + +更重要的问题,封神二放大了原著小说的缺点,把已经崩坏的力量体系彻底给拆了。 + +在古代和当代,封神演义的原著地位都不算高,远远比不上西游记和三国。 + +原因首先是上面说的人物形象问题,缺一个让人有代入感的主角,另一个原因就是神魔对战胜败完全没有规律,仿佛完全是随机掷骰子,所以分段的剧情还凑合能看,连起来那都是流水账。 + + +同时封神演义虽然在故事情节方面差,在力量体系方面混乱,但是建立了庞大复杂的神魔体系,起码把神灵之间的私人关系理清楚了,所以能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封神榜这个设定,甚至成为道教的神仙谱系的一部分,这本来可以是电影着重表现的加分项。 + +现代人改编电影,最合理的方向就是弥补原著的弱点,在前一半的剧情,利用原著的体系,建立一套观众有预期的力量对比规律,到了后一半剧情,主角可以偶尔打破规律,制造惊喜和人设,让观众获得满足感。 + +但是作为一部以神仙打架为卖点的电影,封神二的力量体系,可以说是完全崩坏。 +身为阐教教主,拥有通天彻地力量的元始天尊被弱化的不成样。为了复活商朝的太子殷郊,元始天尊带领门下弟子12金仙用尽法力才算成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元始天尊的法力被殷郊吸干净了。 + +然而就在封神一的电影中,面对已死的商王,妲己舔一下伤口,散去修为,就轻意的复活了死去的商王,所以有观众评价说,元始天尊的能量不大嘛,还远远不如九尾妖狐。 + +原著中十绝阵破阵需要十二金仙合力,电影中是姬发个人爆发收场,这种随机所欲的设定,因为缺乏规律性的预期来配合,所以不能提供爽感,只能让人觉得不用心。 + +按照封神演义的原著,复活技能本来是大陆货呀。经常一颗仙丹就能解决问题,太乙真人拿出莲花和莲叶当做躯体,就能复活哪吒。 +电影提高了复活难度,同时不修复其他BUG,显然是编剧有强迫症,必须控制剧情走向一个预定的结果,根本不在乎中间的合理性。 + +类似的离谱剧情还有不少,比如说十绝阵射不穿房子,但能穿透混天绫,战斗的结果完全看导演的心情,所以电影里面的神仙斗法失去了说服力,观众也很难再对剧情产生共情。 + +之前我和前辈宋晓军聊天,他说你们这一代人生活在电子游戏的时代,无论思考什么问题,都要考虑场景设定,考虑数值的对比,思维和上一代人对比已经彻底变了。 +看来封神的剧组并没有意识到游戏时代的观众需要什么东西。 + +明明是同一个导演,同一套制作班子,为什么导演把封神二拍成了这个样子? + +封神一的主要故事在凡人世界,关注商王和诸侯之间的故事,恩怨和纠葛都在凡人的范畴之内,所以可以套用好莱坞的模板,用姬发的成长和殷郊的悲剧作为主线,这并不是一部中国文化内核的电影。 + +到了第二部,既然名字还是封神,电影那就必然要反映神的对抗了,让凡人的地位相对边缘化。 + +但是电影又是给观众看的,必然要突出人的叙事,所以乌尔善想要解决这个矛盾,继续突出人的生活。 + +可惜他选了最差的一种方式,无限拔高邓婵玉的剧情,用男女感情戏来凑时间,喧宾夺主,甚至忽略了姬发本人的成长。 + +同时为了让凡人参与更多的戏份,他又压制了神的力量,让主角来解决核心问题,结果就是完全败坏了封神演义原著的要点,变成了一部大烂片。 + +但无论如何,导演付出过努力,演员也认真落实,做了一部比较扎实的烂片,所以这和射雕完全不一样,值得给上20分过程分。 + +大家在星期日,如果实在是百无聊赖,可以找个10块票价的打折场,看看马督工这个家伙是不是说的对。 + +感谢各位收看864集节目到此结束,希望我的影评能够给大家提供足够的参考,我们周二再见。 +